如何实现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6个分论坛交出这份答卷
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昨天落下帷幕,论坛期间除了主论坛和国际海运、航运2个平行论坛,还开展了围绕航运业相关的绿色、智能、安全、救助、法律和金融保险等领域的6个专题论坛。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宋家慧理事长应邀出席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并接受采访。
在“安全与合作”专题论坛中,围绕“航运与环境:共探航运安全发展未来之路”主题,与会人士共同研讨海事政策,分享经验成果,助推全球海事治理。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徐祖远倡议,在共探航运安全发展未来之路的过程中,一是要科学认识、合理利用,关注航运与环境的互动发展,面对保护海洋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责无旁贷。二是主动适应、着力保护,实现从单方面海洋污染防治向水空一体化全方位环保法规体系的转变,推动航运走向绿色、低碳、智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三是凝聚共识、携手共塑,顺应发展新趋势,切实维护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会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船舶能耗数据和碳强度管理办法》,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船舶能耗数据和碳强度管理的要求,为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在“救助与打捞”专题论坛中,围绕“共建专业绿色智慧救捞,助力全球航运业新发展”主题,聚焦新时代救助打捞行业发展、加强海上专业救捞能力、提升应急支持保障能力、促进国际救捞交流合作、服务全球航运业发展等内容,来自国内外救捞行业、航运界、医学领域、航海院校、行业协会等12名嘉宾和业内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创新思路和经验成果。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雷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中国救捞发展7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航运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中国救捞已初步建成了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三位一体”海空立体救捞网络,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已居世界前列。自成立至今(截至2022年10月底),共救助遇险人员84365名(其中外籍人员12942人),成功救助遇险船舶5487艘(其中外籍船舶969艘),打捞沉船1835艘(其中外籍沉船100艘),直接获救财产总价值约1530.4亿元,执行了马航“MH370”失事客机搜寻、“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应急处置、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以及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世博会、进博会、花博会海(水)上应急保障等一系列重特大救捞和保障任务。
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在接受采访时候谈到,我国的救助打捞除了在挽救生命,应急抢险救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在国家考古事业中也用担重任,此次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打捞上海打捞局采用了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的打捞方案,创新性采用世界首次的弧形梁穿引打捞工艺,创新性运用隧道掘进技术、单船竖向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创新性建造中部大开口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实现了仅用1艘驳船完成沉船整体打捞的提升、运输、进坞以及卸载作业,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保障古船安全,相信之后还将为国家沿海文化考古作出积极的贡献。
论坛现场还首次发布了中国首艘无艏楼8万吨级半潜打捞工程船“华瑞龙”号建成、中国救捞具备船载直升机应急救援能力两项重大成果。
在“数字与智能”专题论坛中,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郑清秀指出,航运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使传统航运要素与现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物联网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卫星定位与地图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为航运业转型发展持续赋能,将推进实现航运业管理和服务升级,推动形成新一代航运系统。
目前,中国已全面掌握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链条关键技术,目前已建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4座,在建10余座,引领全球智慧港口发展,并走出国门。
论坛现场,中国船级社为中海油陆丰15-1DPP导管架基于数字孪生的健康管理系统颁发了原则性批准证书。该系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数字孪生技术在我国海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中国船级社还为“开阔水域自主航行船舶”“珠海云”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颁发了入级证书。该船是国内首艘满足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规范》并具有远程控制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船舶。
在“绿色与低碳”专题论坛中,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李冠玉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包括航运在内的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已进入快车道。未来航运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网络布局,调整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航运发展做加法的新路子。一是坚持技术引领。航运的低碳转型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要坚持提高航运智能化水平,加强智能船舶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提升船舶能效水平,优化用能结构,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案例,优化港口能源结构,加快形成低碳航运体系、技术体系。
二是坚持开放合作,航运去碳化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而且是全球化的行动过程,航运业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对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全球航运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参与,建立务实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在“金融与保险”专题论坛上,上海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解决高违约率为切入点,推出以“线上交易线下交收、自定义非标准化舱位、摘挂牌交易履约保障、纠纷协商”为特征的舱位交易服务。
平台重点探索多元交易模式、创新交收服务、融资配套建设三大方向,可实现航运服务定价更加透明,促进航运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完善价格信息发布与监管制度、维护航运要素市场价格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上海航运交易所宣布其发布的《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编制规范》以突出的先进性和创新性,获评2022年“上海标准”。在《规范》的标准框架下,集装箱运价指数的市场表征功能凸显,指数应用遍布全球。
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表示,将再接再厉、踔厉奋发,以此为起点继续向全球推出更多的航运运价指数编制规范标准,为服务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上海标准”。
为进一步适应集装箱运输市场变革和高质量服务要求,创新港口生产的监测指标,完善集装箱运价指数体系,提升航运信息服务质量,上海航运交易所还在论坛上展示了“全球主要港口远洋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停时”和“新版中国进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ICFI)”两大最新成果。
其中,“全球主要港口远洋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停时”指标能及时反映港口拥堵和全球供应链实时运作情况,为班轮企业科学合理布局班期航线、货主选择调整收发货港口提供科学参考。
11月16日推出的新版CICFI指数则在2015年发布的CICFI基础上将原先的5条航线新增至12条,指数表征范围拓展,航线覆盖面扩大,有利于进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日前,中远海运散运运输有限公司与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一致同意未来合作中的国内沿海干散货船舶租赁业务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船舶日租金指数(CDI)作为参考标准,制定合同定价模式。论坛现场展示了签约过程。中远海运散运早在2012年就开始挂钩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随着租金指数的发布,中远海运散运又继续在租船市场上探索租金挂钩,是产业链供应链在更广领域协同发展的又一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航运业、金融业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歇,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增强航运服务韧性、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的顺利召开,将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