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天是
       
网站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我国首个智能海上钻采平台完成海上安装

2024-05-22 16:19:33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 阅读
5月17日,随着重达1.7万吨的惠州26-6钻采平台上部组块精准与导管架完成对接,我国首个海上智能钻采平台完成海上安装。平台将通过能生产、智能钻井、设备健康管理、智能安防、台风生产模式等一系列强大功将深藏海底的油气源源不断输送到陆地千家万户。

图片 1.png

智能化早已贯穿于

海洋油气生产的各个环节

惠州26-6钻采平台

为何是我国首个智能海上钻采平台?

它智能在哪?

哪些能力有新的提升?

海上导管架平台按照其功能可分为钻采平台(DPP)、中心平台(CEP)、井口平台(WHP)、生活支持平台(APP)等。

不同平台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中心平台主要负责油气水分离及外输,井口平台主要负责油气采集及计量,而钻采平台集钻井、修井、油气采集、生产处理、办公生活等功能于一体,是综合性最强的平台类型之一。

近年来,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海油以乌石17-2/23-5油田群联合开发项目、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一期)以及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等智能化示范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智能油田建设。在这些智能化示范项目中,惠州26-6是唯一一座钻采平台,平台设计建造突出集成、复用、降本等核心理念,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油气开发赋能,实现流程再造。

图片 3.png
惠州26-6钻采平台作为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设的首个智能钻采平台,通过集约化设计集成了图像智能处理装置、边缘智算站、数据存储通信装置、数据安全管控装置、数据采集物联网平台等五大智能模块,智能化设备数量为传统平台的3倍,占用空间却减少1/3,能提高生产效率达20%,每年可降低运维成本10%,进一步构建起“智能、安全、高效”的新一代海上油气开采运行模式。


 智能运维 

 推动生产效率再提升 

平台依托中央控制系统备了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包括工艺仿真优化、能耗监测管理、智能巡检等10套子系统,系统通过全新设计的算法模型着力打破各业务单元的壁垒,实现从传统的“接力赛”模式升级为像“篮球赛”一般彼此配合系统运行效率实现翻倍,推动生产运营更加协同高效。


 在线仿真 

 让“最优”成为常态 

惠州26-6平台搭载了中国海油首例在线仿真模型,可实现操作参数优化、智能控制等功能,它就像“超级大脑”一般可实时对生产数据进行仿真,推算出各设备最优化参数,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下指挥各生产环节。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型还可大大降低天然气脱水、段塞流调控等关键设备能耗,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运维成本近百万元。

图片 4.png


 设备自诊断 

 让维保更简单 

遍布全平台的高精度智能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评价数据并形成历史数据库,为设备故障诊断提供坚实基础。

故障诊断系统用人工神经网络,让机器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基于自动采集到的各种类型数据,针对不同故障类型给出最佳“治疗方案”,从而大大提高设备维保效率。


图片 5.png


 一键巡检 

 给平台稳稳的安全感 

中国海油自主设计研发

智能巡检功能模块

并开发“一键巡检”功能

实现对人、机、物、环境的

智能化监测

大大降低人工巡检频次


平台上光学设备布局集约高效

惠州26-6平台仅需布置

以往同等规格平台一半数量

50余个智能摄像头或热成像仪

便能具备同等的监控能力

可对火灾、溢油等险情实现自动报警


据统计,此次完成浮托安装的上部组块,重约1.7万吨长93米、宽42米、高42米,甲板投影面积相当于8个标准篮球场大小。组块建造运用“数字化管理+一体化建造”模式,创新应用精细三维建模技术,一体化安装率达96%

由于组块重量超过了海上船舶浮吊吊装能力的极限,项目组借助潮汐的自然力量和船舶调载等施工技术,通过类似于举重运动员“挺举”的浮托方式,将组块整体安装到导管架预定位置上。


此次浮托作业正值南海季风高发季,施工团队抢抓时间窗口,实时监测作业海域天气状况,充分联动锚机、拖轮等,动态调整作业船的进船速度和方向,组块与导管架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

图片 6.png  图片 7.png


惠州26-6油气田

是我国首次在南海东部海域

古潜山新领域获得的重大勘探突破

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增强

华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来源:中国海油


中国潜水打捞协会版权所有  ©2003-2024 www.cdsca.org.cn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