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天是
       
网站首页 > 资讯 > 会员风采

喜报 | 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海科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启入选首届“全国科创名匠”!

2024-05-30 16:08:23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 阅读
在第8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发布
20名首届“全国科创名匠”
选树宣传名单
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
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协会上海办事处主任杨启
光荣入选!

图片 1.png

一起走进他的海洋强国梦——


人物简介



图片 2.png

杨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直属企业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施工装备理论、水下工程等。杨启带领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团队在特种疏浚装备的创新研发上联合国内相关企业一起突破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核心技术,实现装备全国产化,走出了一条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自主创新之路。


研究成果



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机械行业联合会特等奖、2018年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参与的“12000t全回转起重船关键技术研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还主持开发了我国第一艘大型反铲挖泥船“长鹰8号”、深海J型铺管系统、深海张力平台系统等各种海上特种工程船舶与深海装备,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匠心锻造国之重器
“绞吸疏浚”海洋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他指出:发展海洋经济,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图片 3.png

伴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海上特种工程船舶和深海装备成为国家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紧迫需求。而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俗称“绞吸挖泥船”)作为远海岛礁大规模高效吹填造陆的国之重器,其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严重制约我国海上建设进程和海洋经济发展。

筚路蓝缕 潜心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自船舶学科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国家“造船强国”和“海洋强国”而不懈努力,创造了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诸多第一,推动了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发展。

图片 4.png

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又为中交上海航道局开发我国第一艘大型绞吸挖泥船“航绞2001”揭开了我国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创新的帷幕。2004年,中交天津航道局与荷兰一家公司就采购一艘3500m3/h绞吸挖泥船谈判失败,团队挺身而出接受挑战,开展科研攻关,最终以只有进口一半的价格研制了“天狮”、“天牛”两艘绞吸挖泥船。这两艘船的成功研制,打消了当时国内对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 海上大型绞吸装备的疑虑,这才有了后来的“天麒”、“天鲸号”、“新海旭”、“长狮18”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绞吸挖泥船诞生。

为了攻克绞吸挖泥船关键技术,在谭家华院士带领下,团队20多年从疏浚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装备设计、产品制造工艺到各种性能试验,走出了一条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自主创新之路,解决了绞吸疏浚装备在风浪流海洋环境作用下的坚硬岩石挖掘、船舶海上定位、物料长距离输送和复杂系统集成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实现从“整装备进口”到“出口管制”的历史性跨越,推动我国高端疏浚装备国产化发展。“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也因此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图片 5.png

二十年筚路蓝缕,团队一起在突破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核心技术,实现装备全国产化后,又开发了我国第一艘大型反铲挖泥船“长鹰8号”、深海J型铺管系统、深海张力平台系统等各种海上特种作业工程船舶与深海装备,这些装备在推动我国远海岛礁建设和航运交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矢志不渝 接续奋斗


走向深蓝,向海图强。现在,团队正在向深远海工程领域进发,突破深海工程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为我国深远海开发利用提供核心技术和装备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海洋强国梦接续奋斗。

图片 6.png
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
是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
海科院将弘扬工匠精神
通过全国科创名匠示范引领
争先创优、勇攀高峰
更好服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企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
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工会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工会


中国潜水打捞协会版权所有  ©2003-2024 www.cdsca.org.cn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