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天是
       
网站首页 > 资讯 > 会员风采

离岸流之殇:漠规者戒

2025-07-31 17:01:15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 阅读

编者按:每年的7月25日是“世界防溺水日”,今年的主题是“你的故事可以拯救生命”。为充分发挥行业力量,普及防溺水知识,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协会面向全体会员单位开展作品征集活动,以下为会员单位供稿。

    离岸流是一种流速快、隐蔽性强、会迅速把人带离海岸的强水流,是海滩溺水事故的“头号杀手”。炎炎夏日,海边成为人们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协会在此提醒大家:安全无小事,防范记心间!盛夏海边游玩,警惕“隐形杀手”——离岸流!

2023年4月18日下午,当天因海浪潮涌过大,大东海海水浴场已关闭并禁止下水。当事人不顾禁令,私自进入1号岗泳区内游泳。协会正式会员三亚禹途救援队1号岗救生员罗琦多次劝阻其上岸未果。随后,当事人又转移到1号岗泳区外左侧海域游泳,不幸被离岸流卷入深水区导致溺水。

救生员罗琦和韦良畅发现险情后,立即前往救援。因浪潮过大,严重影响了救援速度。经过约3分钟的努力,救生员将当事人救上岸。此时当事人已无意识,救生员立即实施CPR心肺复苏。120急救人员赶到后,宣布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救援经验:专业响应与协作的闪光点

警戒与预警的即时性

浴场管理方对危险天气作出正确预判,及时关闭浴场并设置物理隔离,救生员罗琦更在发现违规行为后多次劝阻,履行了事前警示职责。

救生员的专业反应能力

罗琦与韦良畅在险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现并启动救援,展现出高度的职业警觉性。面对滔天巨浪,二人未因环境恶劣而犹豫,体现了救生员必备的勇气与担当。

急救流程的规范执行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救生员迅速判断其无意识状态并立即实施标准CPR,为后续医疗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操作流程符合规范。

二、血泪教训:漠视规则与自然力量的致命代价

规则失效:警示屏障的脆弱性

浴场关闭标志与救生员的当面劝阻均被无视,暴露出部分游客对安全规则的极端漠视。当个体的侥幸心理凌驾于集体安全制度之上,物理隔离与人力警示均可能形同虚设。

自然之力的绝对碾压:离岸流的隐形杀手本质

事故直接元凶是离岸流(Rip Current)——一股狭窄而强劲的、从海岸迅速冲向深海的水流,流速可达2米/秒以上,即使专业游泳者也难以抗衡。当事人冒险进入的泳区外左侧区域,正是离岸流高发危险区。

环境制约下的救援困局

“浪潮太大,严重影响救援时效性”——这短短数字揭示了残酷现实:在恶劣海况下,即便训练有素的救生员,其行进速度、体力消耗与定位精度均受极大限制。2分多钟的救援时长在平静水域或可接受,但在怒涛中却足以致命。

三、安全启示:构建多维防御体系守护生命

强化风险感知教育:让“无形危险”可见

普及离岸流知识:在浴场入口、沙滩沿线设置醒目的离岸流科普展板与动态警示屏,用动画演示其形成原理、识别方法(如海水颜色异常、泡沫线中断)及“平行岸边游出”的自救策略。

情境化警示教育:利用本次事故影像(如监控片段,经脱敏处理)制作VR体验或警示短片,让公众直观感受巨浪中救援的艰难与违规下水的严重后果。

升级防护硬设施:筑起科技与物理防线

智能监控与声光联动:在危险区域布设AI行为识别摄像头,自动检测违规越界者,触发高音警报与强光闪烁进行威慑与驱离。

快速响应装备配置:在瞭望塔配备水上救生机器人或抛投式充气救生筏,在浪大无法人力接近时实现快速投送,为溺水者提供即时浮力支持。

物理阻隔强化:在泳区外高风险岸线设置难以攀越的智能感应围栏,触碰即报警并联动救生员手持终端。

优化救援响应机制:争分夺秒的制度保障

恶劣天气“熔断”机制:制定明确的风浪阈值,触发后除封闭浴场外,应强制清场并安排巡逻员沿岸线巡查。

救援力量前置与协同:与附近医院建立溺水急救绿色通道,重大天气预警时,可考虑在浴场附近临时驻扎救护车与急救团队。

高频次实战演练:定期开展巨浪、暗流等极端环境下的联合救援演习,提升救生员复杂海况操作能力与多方协同效率。

三亚禹途救援队提醒您:

珍爱生命,严防溺水!

做到六不:

一、不私自下水

二、不擅自结伴

三、无成人禁游

四、不到无安全设施水域

五、不盲目施救

六、不熟悉水性不下水

发现险情,立即呼救!生命只有一次,谨防溺水悲剧!



来源:三亚禹途救援队


中国潜水打捞协会版权所有  ©2003-2025 www.cdsca.org.cn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