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天是
       
网站首页 > 资讯 > 技术天地 > 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

2021-04-09 17:17:06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 阅读

近期,在新疆某单位进行水下脱险训练(海拔1000m)的甲某从水下10m出水途中受阻,出水后昏迷,送当地某医院,CT检查纵隔有气肿、呼吸道有损伤,诊断为纵隔气肿,禁食三天输液和对症治疗,患者神志恢复。

3月6日上午一同训练的乙某从水下8m出水后昏迷,亦送医院,抢救后神志恢复,主诉出水过程中有不由自主地屏气,现在胸部不适、视物不清。医院CT、MRI检查纵隔有气肿、脑血管内有气泡。指导训练的某学院建议请专业医师会诊。

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智库专家委专家荆岩林教授,看了检查报告,建议按肺气压伤加压治疗。医院的高压氧舱工作压力只有0.2MPa,建议加压到0.18MPa用吸氧治疗方法治疗。当天下午即治疗了一次(治疗时间320分钟),出舱乙某自觉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视力也恢复到可以分清手指数目。遂建议次日继续进行一次18m吸氧加压治疗。并安排8日晨乘动车(不能乘飞机)转广州,进行50m加压治疗。

6日晚得悉仍住在医院的甲某的情况,建议第二天一同加压18m吸氧治疗,并8日晨一同转广州50m加压治疗。第二天上午,乙某按计划进行了加压18米吸氧治疗(治疗时间320分钟),出舱后症状和体征继续好转,视力基本恢复正常。

荆岩林教授本着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的敬业务实态度对甲某的检查报告多次关怀。“因为肺气压伤主要是肺内压与环境压力差造成的肺泡损伤,气体逸出到血管、纵隔,先损伤的应该是娇嫩的肺泡,之后才是呼吸道。如果确诊肺气压伤加压的压力就需要0.5MPa,否则治疗就是不彻底和不放心的。”经努力说服病员所在的领导,并搬出来过去多次治疗的案例,最终,采纳了荆教授的意见。

二人转广州,9日晚上在协会会员单位广州潜水学校实施50m加压治疗,治疗时间340分钟。10日凌晨出舱。后在广州复查CT、MRI,二人均获痊愈,纵隔和血管内无残存的气泡。甲某呼吸道无明显损伤迹象。二人返回新疆后,3月下旬继续参加训练。随访至今无异常。

综上所述,协会倡导各会员单位、潜水人员要进一步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增强对潜水和水下安全作业的特殊专业和特别风险的敬畏之感。严格技术标准和规程潜水及水下作业,严格自律管理,共同推进我国潜水打捞行业自律管理有序科学健康发展。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2003-2024 www.cdsca.org.cn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378号